特朗普重返白宫: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来源: 泽平宏观

  文:任泽平团队

  本次美国大选跌宕起伏。临近投票,哈里斯民调支持率反超特朗普,“特朗普交易”降温;各州投票情况也颇具戏剧性,宾夕法尼亚州被爆出选票欺诈和选票系统故障,内华达州选情推迟公布,等等。

  最终摇摆州“一边倒”,宾州翻红帮助特朗普提前锁定胜局。截至目前,特朗普已获277选举人票,率先超过270票赢得大选。

  与此同时,共和党夺得参议院控制权,在众议院选举中领先,如果共和党控制两院,特朗普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权势的总统之一,也将为执政空间清扫障碍。

  特朗普重回白宫,对美国、中国和世界有何影响?大类资产如何演绎?

  我们认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能会加征关税,这需要国内推出更大规模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的措施。无论谁当选,中国最终要靠做好自己的事情,打铁还得自身硬,全力拼经济。

  1  特朗普的政治主张:制造业回流、对内减税、对外加税、美国优先、结束战争、反移民

  特朗普对内目标仍是“制造业回流”,促进就业,对外政策将继续延续“美国优先”。具体来看,

  1)经济与就业层面,承诺制造业回流,逐步废除损害就业的监管规定;认为通过增加本土能源生产、废除拜登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率等方式降低通胀。

  2)贸易层面,坚持“美国优先”,公平互惠,最终目的是降低外国对美国产品的关税,统一关税水平,促进美国就业。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无差别提高关税,开征“基本关税”;对实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进一步提高关税;《特朗普互惠贸易法》授权特朗普降低外国产品关税,但前提是外国降低自美进口相同产品关税。

  3)对华层面,主要在贸易领域限制,减少进口、升级关税、限制在美投资,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等,如对中国商品加征60%基本关税,限制中国在美投资不动产、新能源车等。

  4)能源环境层面,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发展传统能源,扩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层面,重塑军事力量,由盟友承担军事费用;反战态度,解决中东问题,结束俄乌战争;修复美俄关系和美朝关系。

  共和党属于保守党派,奉行文化保守主义、经济古典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与效率、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公平贸易等,支持减税、反对非法移民、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保留持枪权利等。

  2  特朗普当选的背景:社会撕裂,民粹主义盛行,铁锈州,沉默的大多数

  作为被媒体称为“现代最差总统”之一,特朗普为什么能重返白宫?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特朗普2016年为什么“逆袭”,“沉默的大多数”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特朗普在2016年的意外胜选代表着“沉默的大多数”对“精英主义”的不满以及成功挑战,是美国民众对谋求新出路的愿景。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铁锈州”随着产业变迁而快速衰落,蓝领工人经历失业、收入下降、社区衰败、梦想破灭,正是这些未被精英阶层关注的沉默的大多数。

  主张激进的特朗普为何能再度崛起?政治极化的背后是社会撕裂,民众获得感不强、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民粹主义兴起。近年来,美国阶层固化、通胀、非法移民等加剧底层民众的被剥夺感,民粹主义思潮生根。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美国社区调查数据,在美非法移民人口从2021年的1050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100万,扭转2007-2019年的长期下降趋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2022年基尼系数升至0.63,教育不公平使得民众阶层跃升愈发困难。2024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愈加严重,长期高通胀和经济下滑风险加剧民众对民主党不满。

  此次摇摆州形势再次呈现“一边倒”,“铁锈再次变红”背后是美国蓝领工人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疫情后高收入群体继续从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升值中受益,而低收入家庭的财富增长较为缓慢,美国罢工事件频发。2023年,美国前1%的人口拥有20.7%的总收入,前10%的人口拥有46.8%的总收入;而在1980年二者分别为10.4%和33.8%。2023年,后50%的人只拥有13.4%的总收入,而1980年则有20.1%。面对一个撕裂的美国,美国民众不得不助力特朗普重回白宫,谋求出路、期待新的政策、祈求更好的结果。

  3 哈里斯为什么会败选:反战情绪,高通胀

  应该说过去这3年多,美国就业市场良好,股市牛市,房价大涨,与盟友关系不断修复,拜登的执政业绩不算差。而且,哈里斯拥有竞选资金优势。

  但是,两大致命因素导致了哈里斯败选:

  对外反战情绪,拜登任内,俄乌冲突愈演愈烈,深陷战争泥潭,以色列对伊朗展开大规模空袭,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加剧民众不满情绪。

  对内高通胀,拜登和哈里斯组合任内的通货膨胀太高,最高时接近两位数,而且持续的时间长达3年,贯穿了整个任期,高通胀导致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下降,从而削弱了民意基础。而特朗普宣布要降低通胀,这抓住了关键。

  但是特朗普真的能降低通胀吗?其实很难,特朗普宣称要降低通胀,但政策组合本质上是“再通胀”,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税+反移民+制造业回流+提升就业,这套组合是商人思维,直接结果就是“再通胀”。

  其实,美国降低通胀最好的办法是降低跟中国的关税,恢复自由贸易,中国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流入美国,美国通胀会立刻大幅缓解。当前中国通缩+美国通胀组合,很大程度上是逆全球化的产物。虽然经济学上成立,但是估计很难实施。

  经济学是一个伟大的学科,因为她试图找到拯救世界的技术方案,但有时会受阻于政治利益博弈。

  4  若共和党控制两院,将为特朗普执政空间清扫障碍

  共和党夺得参议院控制权,这是四年来首次获得多数席位,为特朗普减税、扩财政、打击非法移民等奠定基础。本届参议院共有33个参议院席位待选,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1个席位会通过特别选举来决定。目前,共和党以52个席位赢得参议院控制权。

  共和党大概率控制众议院。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将在11月5日的选举中决定。截至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拥有众议院180个、198个席位,各机构预测席位接近,共和党可能以微弱优势获胜。

  美国国会是一个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立法机构,两者在联邦立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结构和功能上却不尽相同。

  参议院成立于1789年,由100名参议员组成,代表各州。每个州不论人口多少,均选举两名参议员。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其设计初衷是作为一个更加审慎的立法机构,起到对众议院的制衡作用。最初,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但1913年通过的第十七修正案将这一权利交给了各州的选民。参议院的权力包括确认总统提名的内阁成员和联邦法官、批准条约(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同意),以及对联邦官员(包括总统)进行弹劾审判。

  众议院同样成立于1789年,更直接地代表民众。众议院的成员数量根据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总共有435名投票代表,自1913年以来这一数字保持不变。每名代表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进行一次全体改选。众议院更能反映选民的意愿,国会议员可以提出法案、决议和修正案,并参与委员会工作。众议院的权力包括提出财政法案和对联邦官员进行弹劾。

  在立法过程中,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承担职责。要使一项法案成为法律,必须在两院以相同形式通过。这种两院制的结构确保了州的代表(参议院)与民众的代表(众议院)之间的平衡。立法流程包括法案提出、委员会审查、辩论和两院投票等多个步骤。

  在任总统的政策推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会党派分布的影响。当两院由总统所在党派控制时,政策推进相对顺利;而当一院或两院由反对党控制时,总统推行的政策常常面临较大阻碍。

  特朗普在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时,参众两院多数党由相同到分裂,对政策推进产生了一定影响。2017年-2018年,共和党掌控了参众两院多数席位,特朗普政府较顺利地通过了税改法案《减税与就业法案》;2019-2020年,民主党掌控众议院多数席位,共和党仍掌握参议院多数席位,“分裂政府”局面使得特朗普推行政策法案的难度显著增加。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在移民、医保、基础设施、疫情纾困方案等方面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意见分歧,相关法案难以达成一致。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议规模达1.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但由于民主党支持联邦政府支出,在2019年掌控众议院后,驳回该提议,最终基建计划未能通过。

  5  特朗普重返白宫: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对美国而言,再通胀,特朗普交易利多美元,美债收益率上行。

  短期而言,特朗普交易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美元走强、美债收益率上行。11月6日市场上大类资产的表现也反映了特朗普交易,美元指数上涨1.5%,非美货币承压,欧元兑美元跌0.02%,美元兑日元涨2.4%,美元兑人民币涨0.1%;10年美债收益率上涨3.4%。

  未来两年,特朗普能够顺利执行政策承诺,实施更大幅度的减税措施、更严格的移民和普征关税政策。美国财政赤字加大,经济有支撑,但普征关税和打击非法移民导致通胀压力增加;行业层面利好传统能源和公共事业。《大选前瞻:谁会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据CRFB测算,特朗普提议修改和拓展《减税与就业法案》、减税、加征关税等政策将使得美国在2026-2035财年增加约7.75万亿美元赤字(中性条件)。税收基金会测算,延长《减税与就业法案》将使得美国长期GDP增加约1.1%,增加913000个全职岗位;《减税与就业法案》永久性条款将会增加所有收入群体的税后收入,2026 年纳税人的税后收入将平均增长 2.9%,长期增长约3.0%。特朗普政策主张带有通胀属性,减税等主张从需求侧推高通胀,而关税和驱逐非法移民则从供给端推高通胀;研究表明在上一轮贸易摩擦中,美国加征关税几乎都转嫁到了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身上;Zandi(2024)认为,特朗普加征关税使得美国2025年GDP增加0.8个百分点。

  2)对世界而言,特朗普反战态度坚决,实行美国优先,逆全球化等概率加大。特朗普上台后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俄乌战争、中东战争和朝鲜半岛冲突或将结束,欧洲、日韩等盟友或面临关税措施挑战,北约盟友面临自负军费;对俄、对朝关系将改善。

  3)对中国而言,“遏制”态度不变,关注加征关税

  回顾上一任期,特朗普上台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巩固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铁锈带”、农业州,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的对外政策,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然而,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没能真正“拯救”美国。随着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越演愈烈,2019年底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特朗普政府公开承认贸易战对美国经济有削弱作用。世界银行、美联储和美国研究机构均发布报告显示,美国关税的主要承担者是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支持特朗普的美国蓝领工人在美国四面开战、外需不足的外部环境下成为事实上的“受害者”。

  美国两党已达成对华强硬共识,与谁当选美国总统无关。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底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已将我国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其2020年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明确中美关系的性质是大国竞争和对华遏制战略思想,未来将延续既有态度,不断出台新的对华遏制举措。2020年5月20日,白宫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针》,明确中美关系的性质是大国竞争。7月21日公布的民主党纲领强调,“民主党将会对中国以及任何试图削弱美国制造业的国家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将抵制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以及要求中国停止对美国企业的网络间谍行为。”“民主党将与盟国一道,发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经济体对抗中国,并尽可能从最强有力的位置进行谈判。”“民主党人对中国的态度将以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盟国的利益为指导,并利用美国社会开放、经济活力以及同盟力量来塑造反映我们价值观的国际准则。”“我们相信,欧洲是我们与中国竞争的天然伙伴。”

  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初期,我们鲜明地提出三大判断,被后续形势演化所不断验证:“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面对来自美国的战略遏制,中国最好的应对就是做好自己,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全力拼经济。大国宏观政策以我为主,为国内经济和就业服务,只要股市繁荣,房地产止跌回稳,经济复苏,就业改善,民众收入增长,企业家积极投资,一片欣欣向荣,全球资金将会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支持中国经济发展。假以时日,结果自见分晓。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14 USD
5 CNY0.68 USD
10 CNY1.37 USD
25 CNY3.42 USD
50 CNY6.85 USD
100 CNY13.69 USD
500 CNY68.45 USD
1000 CNY136.91 USD
5000 CNY684.54 USD
10000 CNY1369.07 USD
50000 CNY6845.35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7.30 CNY
5 USD36.52 CNY
10 USD73.04 CNY
25 USD182.61 CNY
50 USD365.21 CNY
100 USD730.42 CNY
500 USD3652.11 CNY
1000 USD7304.23 CNY
5000 USD36521.14 CNY
10000 USD73042.28 CNY
50000 USD365211.42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阿富汗尼阿富汗尼9.886 AFN
荷兰盾荷兰盾0.245 ANG
AOAAOA128.241 AOA
阿根廷比索阿根廷比索160.569 ARS
澳元澳元0.215 AUD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newd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0579号-3 Mail: 545432457@qq.com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